齒圈鍛件圖紙設計要點總結
齒圈鍛件圖紙設計需兼顧鍛造工藝性、齒形精度及后續加工要求,以下是關鍵要點總結:
1. 核心要素標注
① 基本尺寸與公差
徑向尺寸
外徑(OD)、內徑(ID)、齒頂圓直徑、齒根圓直徑,公差按GB/T 10095-2008(如齒圈外徑IT7-IT8級)。
齒形參數:模數(m)、齒數(z)、壓力角(20°)、螺旋角(β)需明確標注,未淬火齒坯留磨量(0.3-0.5mm)。
軸向尺寸
齒寬(標注對稱度公差)、端面跳動(≤0.05mm/m),凸臺/止口配合尺寸(如H7/h6)。
② 基準體系
雙基準原則:
徑向基準:以內孔或外圓為基準(標注圓度≤0.02mm)。
軸向基準:以端面或齒寬中心面為基準(標注垂直度≤0.03mm)。
2. 鍛造工藝性設計
① 分模與余量
分模線位置:優先選擇齒頂圓平面或端面,避免通過齒槽(防止飛邊影響齒形)。
加工余量:
齒部單邊余量2-3mm(粗銑后留磨量),非齒部余量1.5-2mm。
黑皮面標注:非配合面注明“鍛件表面保留”。
② 結構優化
腹板設計:
齒圈高度(H)與壁厚(T)比≤5:1,避免鍛造折疊(如H=100mm時,T≥20mm)。
減輕孔需標注過渡圓角(R≥5mm)和拔模斜度(3°-5°)。
齒形預成形:
粗鍛齒形需標注“齒廓參考線”,齒頂留沖壓連皮(厚度2-4mm)。
3. 檢測與質量控制
① 齒形檢測
樣板控制:標注齒形樣板檢查區域(至少均布4個齒)。
熱處理變形補償:淬火前齒形公差放寬30%(如齒向公差從0.02mm放寬至0.026mm)。
② 無損檢測
UT/MT檢測:
齒根圓角區100%超聲波檢測(缺陷≤Φ1.6mm),磁粉檢測齒面(按JB/T 6061-2007)。
硬度測試點:標注齒頂、齒根、心部3處硬度范圍(如HRC 58-62)。
4. 特殊要求
① 材料與熱處理
材料牌號:如20CrMnTi(滲碳淬火)、42CrMo(調質+高頻淬火),注明鍛造比≥4:1。
熱處理工藝:
滲碳層深度(如1.2-1.5mm)、淬火后回火溫度(180-200℃)。
② 裝配與標記
定位標記:鍵槽或銷孔旁標注“裝配基準”符號。
動平衡要求:高速齒圈標注動平衡等級(如G6.3級,殘余不平衡量≤5g·mm/kg)。
5. 圖紙規范化
① 視圖與標注
必含視圖:
主視圖(全剖或半剖)+ 齒形局部放大圖(標注漸開線參數)。
端面視圖(顯示均布孔/槽位置)。
參數表:附加齒形參數表(模數、變位系數、公法線長度等)。
② 技術說明
復制
1. 未注鍛造圓角R5,拔模斜度5°。
2. 齒部淬火硬度HRC58-62,心部HRC30-35。
3. 終檢需全齒圈三坐標檢測(齒距累積誤差≤0.05mm)。
常見設計誤區
齒根圓角過小:易導致鍛造裂紋(建議R≥0.4m,m為模數)。
余量分配不均:齒頂與齒根余量差異大導致加工后硬度層不均。
基準沖突:徑向基準與軸向基準未分離,導致檢測誤差。
通過以上要點,可確保齒圈鍛件圖紙滿足鍛造可行性、齒形精度及熱處理工藝要求,減少后續齒形修整或報廢風險。建議結合齒輪專用軟件(如KISSsoft)進行齒形應力校核。
我們只做好鍛件 環形鍛件www.gzhzpptc.cn
文章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永鑫生鍛造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