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過程是怎么控制的?
發布時間:2021-05-10 點擊數:1665
對鍛造過程的控制,通常從以下兩方面來進行:
1.對鍛件進行全面的檢查和徹底的評價
對新鍛模試制出來的一個原型鍛件即首件,進行劃線檢驗幾何尺寸和按技術條件進行破壞性試驗。在檢査和試驗結果與設計要求相符合,并認定該工藝過程生產鍛件合格之后,才能正式生產鍛件。對于首件生產應積累的數據和通過的試驗有以下幾項:
1)原始坯料尺寸。
2)毛坯鍛造溫度與模具預熱溫度。
3)鍛錘的打擊次數或壓力機行程次數。
4)每次變形后的流線方向圖。
5)鍛件和模具在終鍛時的溫度。
6)飛邊沿鍛件四周分布的均勻程度。
7)通過低倍檢驗和拉力試驗,檢査纖維分布、冶金質置和力學性能是否符合設計圖樣的要求。
8)對淸理后的鍛件進行目視檢驗,以確定其表面質量是否滿足要求。
9)對鍛件的幾何尺寸進行劃線檢驗。
2.批生產鍛件質量的控制與監督
首件鍛件檢驗合格后,即可開始批生產。在批生產中,重要鍛件質量的控制,是從鍛件按規定的最多件數進行“組批”開始。通常,一批鍛件系指由同一爐號熔煉,同一爐批熱處理和在同一時間內提交給訂貨單位進行檢收的相同鍛件。記錄下來的數據和試驗結果就是針對批鍛件而言的,它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生產的最大批量。
2)鍛件的順序號及其示蹤標記。
3)根據協議進行的力學性能試驗。
4)按協議進行的磁粉、滲透或超聲檢驗。
5)最終的目測和尺寸檢驗。
6)對每一裝運批應附有測試、監督和檢驗批準書。其中包括熔煉爐次、鍛坯質最、鍛件力學性能、磁粉、滲透或超聲探傷熱處理工藝、尺寸及目視檢査等。